水 是助力還是阻力?

水中跑步,動作看起來十分費力

泡在水裡輕漂漂!其實享受水中浮力的當下,也一樣承受的三種類型阻力:

形狀阻力、表面摩擦阻力、水波阻力

水中阻力示意圖
圖一、引自胡程鈞, 蕭新榮 et al. (2011)

形狀阻力:跟形狀差異有關的阻力。

物體在流體運動過程中(ps.水也是流體的一種,是一種黏滯度較高的流體)與運動方向垂直的截面積後方所形成的擾流(ps.流體中,擾流的壓力小於層流),造成物體在運動方向前後的壓力差,產生與運動方向相反的阻力,稱之為形狀阻力。看不懂對吧?這是我論文上擷取下來的XD

ex:下圖兩個自由式範例中,可知上者與水平夾角較小,腳後方產生的擾流區域也比較小;下者與水平夾角較大,腳後方產生的擾流區域也較大。依據上面那段看不大懂的說明可知,上者產生的形狀阻力小於下者。

更進一步延伸的應用可以參考下圖

表面摩擦阻力:水介質跟空氣介質都可以稱為流體,兩者的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分子間的黏滯度。人體或衣物都一定有毛髮、纖維存在;以毛髮為例,毛髮之間許多的空隙就是水分子容易附著的位置,同時水分子與水分子之間的黏滯度就會影響到整體物體運動過程,稱為表面摩擦阻力。

早期比賽場上經常可以發現光頭選手

早期的游泳賽,選手經常在比賽前剃光頭,刮鬍子、腳毛等,盡其所能的清除身上所有毛髮,使其呈現光滑表面,目的就在於降低表面摩擦阻力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更甚至連自行車選手也會在賽前剔除自己的腿毛來達到降低空氣阻力。

近代選手已經少有這樣的習慣,因為泳裝、泳帽等器材上卓越的進步,例如泳裝的縫線設計、泳帽的剪裁設計,以及先前因為多起泳裝爆裂事件而被國際游泳協會FINA所禁用的鯊魚裝(科技泳裝)。

水波阻力:在水面上游泳時,因為水與運動中的人體碰撞產生水波,而水波與物體(人體)的作用與反作用力就是水波阻力。

在游泳比賽中,選手們出發或者轉身後不會立即浮出水面進行划手等動作,就是為了降低水波阻力的影響;因此游泳規則限制15公尺的最大滑行距離,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選手鑽水波阻力的漏洞啊!

全身浸入水中排除水波阻力影響

游泳池的設計方面,也有許多是為了減少水波生成的設計概念,例如:劃分每個水道的水道繩、加深深度的泳池、與水面高度等高的池畔排水設計等。

阻力部分就簡單說明到這囉!把握降低阻力原則可以游得更輕鬆省力,但如果想變快可能還需要其他條件努力。不過至少至少已經是美人魚可以拍出不狼狽的美照了拉!

胡程鈞, 蕭新榮, & 湯文慈. (2011). 身體滾轉對自由式游泳運動表現之影響. 大專體育(113), 42-4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